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构树产业

杂家构树批发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蒋剑春院士表示推广杂交构树 提高产业扶贫效果
新闻中心
蒋剑春院士表示推广杂交构树 提高产业扶贫效果
发布时间:2021-01-11        浏览次数:113        返回列表
        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构树,是中国特有原生树种。从入药、造纸、加工饲料...构树默默无闻地串;起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近年来随着杂交构树的出现,这一并不为人所重视的树木意外”走红”,一跃成为产业扶贫、退耕还林等工程的"主角”之一,迅速走入人们的视野。

从历史长河中走来的构树,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蒋剑春研究员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推广种植杂交构树不仅可以解决我国蛋白饲料原料短缺的问题,更是中国产业扶贫一条新的途径。

推广杂交构树意义重大

        2014年12月,构树扶贫工程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列入国家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 也是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中的一个农业产业项目。

        记者从中国科植物研究所了解到,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品种均为该所培育的杂交构树,它具有生长快、生物产量高、粗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杂交构树生长对环境适应性强,可以利用荒山、荒坡、低产田、盐碱地发展高效种植业,当年种植可收割3 茬,产量鲜叶达8吨以上,可制构树干粉饲料2吨以上。

        蒋剑春指出,以目前饲料销售为例,种植杂交构树平均每亩收入可达3000多元,贫困农户种植构树当年就可以获得收益,脱贫效果明显。2018 年构树饲料被正式纳入了农业部《饲料原料目录》,为进,入销售市场取得了合法身份。

        推广至今,国内杂交构树的种植规模已经从2014年底的1.47万亩,发展到2018年的全国201个贫困县,累计种植杂交构树67万亩,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万余人。而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发展蛋白饲料产业符合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蒋剑春说:“
目前我国60%以上的粮食为饲料粮,新时期的饲料粮安全就是粮食安全。”但是,我国粗蛋白饲料长期依赖进口,处于”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统计数据显示,2017 年我国进口大豆9553万吨、苜蓿140万吨,占我国蛋白饲料总需求量的80%以上。国际市场和政治环境的变化都会对我国饲料和畜牧业造成冲击,引起市场连锁反应。

        比如去年中美贸易战中,大豆一度成为博弈重要的筹码,导致国内进口大豆的价格持续上涨,货源也不稳定,直接影响了我国饲料加工业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在此情形下,杂交构树这一 优质的绿色高效饲料来源便显得尤为重要。杂交构树不仅生长快、生物量大、种植区域广,而且其树叶蛋白含量高。蒋剑春指出,通过以树代粮,种养循环,可以解决我国蛋白饲料原料短缺的问题。

        更为难得的是,杂交构树是一种具有突出抗逆性的速生丰产树种,在自然界生存具有较强适应性,耐干旱、耐盐碱、耐贫瘠,较少病虫害,是 保护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的极佳树种,目前我国已有十多个省份建立了杂交构树种植基地。

        此外,构树的枝干还可用于加工生物能源、化学品、活性炭等新材料产品,可实现全株利用,是一种综合效益很高的经济树种。蒋剑春表示:“杂交构树种:植对土地的适应性强,在贫困地区发展构树产业,既能充分利用欠发达地区大面积难以利用的盐碱化、石漠化的土地资源,改善生态条件,又能实现构树的经济利用。”

全产业链综合经济效益显著

        针对目前我国“人畜争粮”、饲料紧缺和食品安全等巨大需求,业内有专家建议,可创建“以树代粮”、“种养循环”、“全株利用”生态农牧业经济模式,延长产业链、构建起一条完整的生态循环全产业链,对农村带贫、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有重要意义。

        “
推动构树扶贫工程的实施也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具体行动,可充分利用杂交构树产业模式短平快、产业链长、市场有需求、贫困户介入门槛低等突出优势,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蒋剑春说。

构树

        研究数据显示,杂交构树叶蛋白质含量高达30%,生物量大,由产干树叶2吨以上。种一亩杂交构树相当于种植2亩以上青储玉米的产量(杂交构树鲜重8吨/亩,青储玉米鲜重4/亩),也相当于种植9亩左右的大豆蛋白产量(杂交构树540公斤/亩,大豆60公斤/亩)。

        蒋剑春指出,杂交构树叶富含类黄酮等生理活性保健物质,属于“药食同源”,能提高禽畜免疫能力,并且可少用或不用抗生素,在饲料安全性上也有保障。而且,杂交构树作为一种优质的木本粗蛋白饲料原料,可作为进口大豆和苜蓿的补充和替代产品。

        蒋剑春告诉记者,我国大北农、德青源、中鼎牧业、君乐宝、蒙牛等行业龙头企业对杂交构树产业均表现出极大兴趣,都希望能有稳定的货源以支撑该产业的发展。

        此外,杂交构树茎干占亩产生物量70%左右。其中构树枝半纤维素含量约32%,比一般木材高出30% ;半纤维素经水热解聚后,液体产物可转化为低聚糖、乙酰丙酸、糠醛等,用做生产食品、保健品、医药等原料。

        蒋剑春说:“
杂交构树枝干经热解炭化活化可生产工业硅还原炭、储能活性炭、生物炭等高值化炭产品,与其他树种相比,构树全产业链综合经济效益有明显优势。

杂交构树的研发创新点

构树

        蒋剑春指出,从林业研究的角度看,我国杂交构树的科技研发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首先,在品种选育方面,我国已经自主培育出粗蛋白含量高、抗逆性强、产量高的杂交构树新树种,创新了快速、高效的新型木本饲用构树新品种培育技术,建立了15个组培苗规模化培育基地,可年供种植100万亩的生产能力。

        其次,在丰产栽培方面,突破了抗逆高产、抗旱耐盐、水肥高效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构树栽培技术,重点研究了杂交构树在不同的农区、牧区、草山草坡的生长速度、产量、粗蛋白和木质纤维含量差异,建立了30万亩构树种植基地。

        蒋剑春表示:“在木本饲料加工方面,针对牛、羊、猪、鸡、鸭、鹅、鱼等畜禽的特点,开发了杂交构树青贮料、发酵料、粉末料、颗粒料四大类产品。在构树采收加工、种养结合、产品开发、带贫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采收机械方面,当杂交构树生长到1米左右时,在离地面10~20厘米以上可连杆带叶全株采收,粉碎后加工打包青贮发酵饲料,也可以加工干粉和颗粒饲料。在平原川坝可采用大型青储收割机,在缓坡丘陵使用中小型青储收割机,在山区 则可采用手持式、背负式小型农机具采收后粉碎打包青贮。

        此外,在生态修复方面,由于杂交构树根系发达,固土保水,地表径流、治理水土流失及阻止土地沙化有显著作用。通过在盐碱地区域、石漠化地区、煤矿地区推广杂交构树种植,评价杂交构树种植对大气、土壤中碳氮循环、碳汇等重要生态指标后发现,其在环境的修复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产业制约因素待破解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杂交构树在种苗繁育、栽培管理、采收加工、种养结合、产品开发等方面已取得了技术突破,创建了“以树代粮”、 “林一 料一畜"一体化生态农业牧业循环经济模式。

        在产业推广中,杂交构树扶贫工程采取了政府引导扶持、企业主体运营、种养循环结合、吸纳带动贫困户脱贫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市场化运营前景被看好。从长远发展来看, 推广杂交构树可以充分利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难以利用的盐碱化、石漠化、荒漠化土地,成为生态敏感地区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实现生态保护目标。

        杂交构树不占耕地资源,具有速生、丰产、 抗逆性强和饲料蛋白含量高等优点,在农业、工业、生态绿化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蒋剑春认为,“推动构树扶贫工程是建立产业扶贫的新途径”。

        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目前我国推广杂交构树产业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与障碍。首先,品种单一种苗市场混乱就是制约构树种植的关键因素。据了解,现有杂交构树品种对低温、寒害的抵抗能力较差,在极端气温-20*C以下的内蒙古、珑江、吉林、青海、新疆北部、甘肃北部等广大的北方地区难以种植,急需培育抗寒能力强的杂交构树新品种。

        蒋剑春指出,原料收集是制约杂交构树利用产业发展的另一瓶颈。没有充足的原料,杂交构树利用产业就不可能迅速发展。中国生物质原料在收集方面与国外不同, 杂交构树的种植一般分布在农村或小城镇地区,地块小而分散,收集机械化水平低,定向收集没有提到日程,收集储运是难点。

        此外,杂交构树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也存在着滞后的情况。目前,杂交构树茎叶作为饲料已取得显著进展,但是仍以粗蛋白饲料为主,高营 养价值的精蛋白饲料还未开发,而且杂交构树的枝干也尚未实现产业化开发利用。

重点攻关持续推进构树扶贫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构树扶贫试点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杂交构树品种单一、推广种植面积不足、全产业链利用模式缺乏等问题。

        蒋剑春表示,下一步还需要重点攻关选育饲料用苗和工业产品用苗、突破构树木质纤维组分高值化全质利用等关键技术,扩大试点,持续推进构树扶贫取得新成效。

        他建议,可以基于已有的构树核心种质资源和杂交选育的系列品种,突破杂交构树工厂化育种栽培新技术,促进构树种植发展。

        根据构树饲料化和工业化利用途径,积极研究构树的基因表达、组培繁殖、品种筛选、种苗栽培等关键技术,整合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出蛋白含量更高、抗逆性强、产量更高的杂交构树新种质。

        目前,我国杂交构树种植分散、总体产量相对较少,大型养殖企业还无法实现快速介入。蒋剑春建议,可以联合多家大型养殖企业,鼓励和支持其在进行饲喂实验后进行规模化的“自种、自采、自用”,形成示范带动效果以推进产业发展,解决我国粗蛋白饲料原料不足的问题。

        同时,需要建立不同地域类型的“种养加一体化示范”。如在华北平原和黄淮海平原农区、高原台地、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域草山草坡以及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区等不同类型区域,建设杂交构树的规模化种植、青贮和发酵饲料的采收与加工,以及猪牛羊、鸡鸭鹅畜禽和水产养殖等示范基地,研发与集成因地制宜的“
种一养一技术体系和标准。

        与此同时,还可以推进采收、加工设备和饲料加工技术体系研发。针对目前杂交构树采收机械设备缺乏的问题,因地制宜地开发自动化程度高的采收核心技术与机械以及枝叶智能化分离农机设备,上述机械设备也可以用于其他木本饲料植物的采收和加工。针对目前杂交构树饲料青贮发酵、深加工等问题,则需要研发专有的杂交构树饲料加工技术体系。

        蒋剑春说:“杂交构树是国家十大精准扶贫项目之一,是国家扶贫工程的战略部署,更是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举措。建议设立国家科研专项,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利用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杂交构树高效综合利用科学技术和工程示范,建立产业化基地,提升杂交构树产业扶贫效果。”
新闻来源:中国构树科技网